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马凯,男,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系教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已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两篇Phys. Rev. Lett.和1篇Phys. Rev. D (Rapid Communication)。曾获得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博士研究生项目”资助,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3项、教育厅项目1项。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项目, 暗物质物理特性与探测机制研究,2025-01至2027-12,在研, 主持
(2)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2023-JC-YB-041, 非对易时空的一般代数结构及其动力学的唯象研究,2023-01至2024-12,结题, 主持
(3)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 2021KJXX-47, Tau-轻子产生与衰变过程中的自旋关联效应,2021-01至2022-12,结题, 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青年项目, 11705113, CP混合型Higgs粒子与轻子相互作用中味对称破缺的唯象研究,2018-01至2020-12,结题, 主持
(5)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 2018JQ1018, 超对称模型中味对称破缺对轻子反常磁矩的影响及其唯象研究,2018-01至2019-12,结题, 主持
(6)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18JK0153, 自旋关联效应在寻找带电Higgs粒子实验中的应用,2018-01至2019-12,结题, 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理论物理专款, 11647018, 利用自旋关联效应探测Higgs粒子的CP性质,2017-01至2017-12,结题, 主持
(1) Kai Ma, Exploring Four Fermion Contact Couplings of a Dark Fermion and an Electron at Hadron Colliders and Direct Detection Experiments, Phys. Dark Univ. , 2025, 50: 102090 (SCI二区,IF: 6.4) (独著)
(2) Kai Ma, Lin-Yun He, Mono-lepton signature of a neutrino-philic dark fermion at hadron colliders, Nucl. Phys. B, 2025, 1018: 117028 (SCI三区,IF: 2.8)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3) Kai Ma, Tong Li, Laser induced Compton scattering to dark matter in effective field theory, JHEP, 2025, 07: 028 (SCI一区,IF: 5.5)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4) Benjamin Fuks, Kaoru Hagiwara, Kai Ma, Ya-Juan Zheng, Simulating toponium formation signals at the LHC, Eur. Phys. J. C, 2025, 85: 157 (SCI二区,IF: 4.8)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5) Kai Ma, Tong Li, Laser induced Compton scattering to dark photon or axionlike particle, Phys. Rev. D, 2025, 111: 055001 (SCI一区,IF: 5.3)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6) Kai Ma, Lin-Yun He, Constraining gluonic contact interaction of a neutrino-philic dark fermion at hadron colliders and direct detection experiments, Phys. Dark Univ. , 2025, 48: 101933 (SCI二区,IF: 6.4)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7) Kai Ma, Tong Li, Testing Bell inequality through h→ττ at CEPC, Chin. Phys. C, 2024, 48: 103105 (SCI二区,IF: 3.1) (共同第一、通讯作者)
1,强电磁场下电磁理论检验与新物理搜寻:强电磁场环境能够突破常规物理条件限制,为理论验证与新物理探索提供独特场景。在这一方向上,研究通过实验室强激光、脉冲强磁体或天体物理极端场(如中子星磁场),对经典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QED)等理论进行严苛检验,寻找理论预测与实际观测间的偏差,探索强场引发的真空极化、电子-正电子对产生等效应 。同时,借助强电磁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搜寻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迹象,如暗物质与电磁场的微弱耦合、新粒子激发态,或是验证额外维度、超对称等理论预言,旨在揭示物质与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推动基础物理理论革新。
2,暗物质基本性质研究:基于Lambda-CDM模型,暗物质占宇宙总质能约27%,虽不参与电磁、强相互作用,却通过引力影响宇宙结构。理论上,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轴子、惰性中微子等模型解释其特性;实验探测分直接、间接及对撞机三类——直接探测用液氙等探测器捕捉粒子碰撞信号,间接探测通过观测宇宙射线等寻找湮灭产物,对撞机实验则试图高能碰撞产生暗物质。该研究聚焦明确暗物质核心参数与作用机制,推动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理论突破。
3,高能对撞机上的新物理: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局限性,高能对撞机新物理研究利用LHC等大科学装置,将粒子加速至极高能量并进行对撞。通过分析对撞产生的末态粒子及其特性,寻找新粒子与物理效应,精确测定新粒子质量、自旋、相互作用方式等性质,验证超对称、额外维度等理论。研究聚焦新粒子产生过程与耦合特性,运用高阶微扰计算精确预言物理过程截面,并借助自旋极化关联等角分布信息提升稀有信号识别效率,旨在突破现有理论框架,探索物质基本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