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白福玉,男,副教授,1985年9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2004年至200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至201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2016年至今在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2022年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系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建筑木结构抗震、跨尺度损伤、病害防护,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振动与冲击、工程力学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5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陕西省秦创原 “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等省部级项目9项,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出版专著《古建筑木结构的损伤评估及加固性能》1部,编制T/CECS 1593-2024《木结构古建筑抗震鉴定标准》1部。参与完成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安全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应用到西安钟楼与城墙城楼、西安兴庆宫仿古建筑木结构、山西应县木塔评估与修复项目中。
现为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传承”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培养在读研究生7名,已毕业研究生7名。
[1] 2020.01-至今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地震损伤的跨尺度演化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908454),27万元,主持;
[2] 2020.01-至今 古建筑木结构斗栱抗震性能精细化分析及自复位耗能增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568),2020-2023,60万元,参与;
[3] 2017.01-2020.12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性能评估及地震破坏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478),62万元,参与;
[4] 2016.01-2018.12强震作用下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倒塌机理及评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8454),29万元,参与;
[5] 2013.01-2015.12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3BAK01B03-02),92万元,参与;
[6] 2015.06 西安钟楼抗震评估,参与;
[7] 2018.01-2018.02 应县木塔残损调研、动力测试及评估,主要参与;
[8] 2018.09-2018.010 山西长治宝峰寺、蓬莱宫调研与安全评估,主持;
[9] 2020.11-2021.08 西安兴庆宫公园仿古建筑木结构动力测试与安全评估,主持;
[10] 2022.03- 西安城墙长乐门城楼安全评估,主要参与。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