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育背景:2014.9-2019.9,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2003.9-2006.6,西安交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1997.9-2001.6,郑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士;研究方向:农村人口、家庭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政策。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1项、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一)学术论文
促进或削弱?双系祖辈支持对城乡家庭亲子关系类型的影响差异[J].南方人口, 2025, (04): 69-80.(一作)
生计资本、环境感知与农户非农就业——基于CRRS数据的分析[J].社会治理, 2025, (03): 53-66.(一作)
特色农业发展背景下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基于成年子女身份的潜在类别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 2025, (03): 165-178.(通讯)
农业补贴对中老年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5, 42 (02): 121-130.(一作)
城乡家庭隔代支持类型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差异——基于2020年CFPS数据的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 (02): 94-104.(一作)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差异与机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0 (02): 91-102.(一作)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J].人口与发展, 2024, 30 (06): 116-129.(一作)
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陕西农村老年人福祉调查数据的多视角分析[J].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4, (07): 63-73.(一作)
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 (03): 21-36.(一作)
投桃报李?中国青少年隔代关系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J].社会建设, 2024, 11 (03): 77-100.(一作)
发展特色农业与应对人口老龄化[J].农业经济, 2024, (05): 93-95.(通讯)
多视角下农村老年人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基于陕西关中农村老年人福祉调查数据[J]. 老龄科学研究, 2024, 12 (04): 27-41.(通讯)
隔代教养、隔代亲合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Meta分析[J].社会治理, 2024, (01): 73-86.(一作)
农村父母“离乡”对留守儿童学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教育探索, 2023, (12): 25-30.(独作)
压力感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6): 162-171.(一作)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 2023, (11): 102-108.(一作)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陕西汉中中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J]. 社会治理, 2023, (05): 32-43.(通讯)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 43 (09): 615-619.(一作)
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 18 (04): 385-388.(一作)
中国民族家庭教养方式特征多视角比较[J].青藏高原论坛, 2022, 10 (01): 60-66.(独作)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研究——基于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的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96108.(通讯)
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村老人抑郁:代际关系的渠道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04):201212.(通讯)
乡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支持现状与差异研究——基于江苏省徐州市155份卡数据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2(02):7379.(一作)
农村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类型:识别、特征和分化[J].新疆社会科学,2021(03):147156.(一作)
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现状与群体差异——来自中西部两省三县中学生调查的发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2):5268+85.(一作)
子女务工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家庭养老[J].老龄科学研究,2021,9(06):4555.(一作)
中国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理论研究:思想、评述、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21(04):158168.(独作)
突发公共危机视角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路径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21(01):5761.(独作)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01):5559.(二作)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研究——基于代际团结—冲突理论的分析[J].统计与管理,2021,36(12):8994.(三作)
TheImpactofParentalRemoteMigrationandParentChildRelationTypesonthePsychologicalResilienceofRuralLeftBehindChildreninChina.Int.J.Environ.Res.PublicHealth2020,17,5388.(一作)
“老有所依”抑或“劳有所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视角下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0(04):94104.(通讯)
陕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20,40(01):121127.(二作)
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分化、归因、干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3137.(一作)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概念测量、群体差异和影响因素[J].兰州学刊,2019(02):132144.(一作)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的婚育轨迹研究——来自河南省Y县初婚人群的发现[J].青年研究,2019(04):6171.(通讯)
外出务工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J].人口与经济,2019(03):3247.(二作)
基于老人——儿媳代际互动的农村家庭养老需求与供给[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31(05):3441.(三作)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1):222229.(一作)
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研究——基于双向测度数据的多视角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8(05):117128.(一作)
农村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12122.(一作)
农民工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2):5059.(通讯)
经济学视域下农村家庭的婚姻行为和生育行为——兼论加利·S·贝克尔《家庭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01):4856.(独作)
从政务微博公器私用看地方政府管理弊病——基于公众评论的文本分析[J].行政与法,2018(09):815.(独作)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体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5054.(一作)
FamilyeducationsupporttoruralmigrantchildreninChina:evidencefromShenzhen[J].EurasianGeography&Economics,2017,58(2):169200.(二作)
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深圳市中小学调查数据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5,30(06):6878.(二作)
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4):8793.(四作)
(二)学术著作
亲子关系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乡城流动中的中国男性婚姻挤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024年,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024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24年,陕西省人口学会年会(海报组)一等奖
2024年,陕西省人口学会年会(教师组)二等奖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8年,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
200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