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一直留所工作。2012评为副研究员,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李氏基金,合作教授:Richard D. Braatz),2020年评为项目研究员,博导,2024年评为研究员。 长期从事锂电前驱体、医药、电子化学品等精细化工领域中反应与结晶过程工艺与设备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粒数衡算(PBE)的高阶无振荡新算法,建立反应结晶与医药溶析结晶过程PBE-多环境微观混合-计算流体力学(CFD)多尺度耦合新模型,用于电子级磷酸与锂电前驱体等过程调控与结晶器设计。针对非均相气液与液液体系,提出了气泡/液滴聚并与破碎项单元平均法求解的准而快的CFD-PBE模型与OpenFOAM求解器,与传统的固定节点法和求解算法相比,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A课题、企业开发等项目30余项,授权专利10项、发表论文46篇。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5)、2023和2018年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4)、202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各1项。获2024年石化联合会专利金奖(第四发明人),关于气液与液液CFD-PBE求解算法和OpenFOAM求解器开发的第一作者论文获2020年陈家镛论文奖。
部分主持科研项目如下:
1. 有色废硅/化工废气耦合制有机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课题, 2023.10-2028.9,1819.3万, 主持;
2. 锂离子电池三元前驱体工业放大研究课题,企业委托(中石化),2023.5-2025.12,92万,主持;
3. 电子信息化学品精制结晶过程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溶液和熔融结晶过程中晶体成核、生长及聚结过程中杂质影响的数学模型、过程强化以及CFD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938009)子课题, 2020.1-2024.12, 100万,主持;
4. 溶析结晶过程的混合模型与耦合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6236),2015.1-2018.12, 90万,主持;
5. 多晶型溶析结晶过程两相CFD-Micromixing-PBE模型与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776284),2018.1-2021.12, 64万,主持;
6. 有机硅二甲水解及110 硅橡胶脱低工艺及装备优化和改性硅油及聚碳硅烷新产品开发,企业委托,2023.1-2023.12,780万,主持;
7. 羟基硅油工艺优化及硅橡胶低分子冷凝回收工艺开发,企业委托,2024.1-2024.12,100万,主持
部分主持科研项目如下:
1. 有色废硅/化工废气耦合制有机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课题, 2023.10-2028.9,1819.3万, 主持;
2. 锂离子电池三元前驱体工业放大研究课题,企业委托(中石化),2023.5-2025.12,92万,主持;
3. 电子信息化学品精制结晶过程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溶液和熔融结晶过程中晶体成核、生长及聚结过程中杂质影响的数学模型、过程强化以及CFD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938009)子课题, 2020.1-2024.12, 100万,主持;
4. 溶析结晶过程的混合模型与耦合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6236),2015.1-2018.12, 90万,主持;
5. 多晶型溶析结晶过程两相CFD-Micromixing-PBE模型与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776284),2018.1-2021.12, 64万,主持;
6. 有机硅二甲水解及110 硅橡胶脱低工艺及装备优化和改性硅油及聚碳硅烷新产品开发,企业委托,2023.1-2023.12,780万,主持;
7. 羟基硅油工艺优化及硅橡胶低分子冷凝回收工艺开发,企业委托,2024.1-2024.12,100万,主持
开发的反应结晶耦合模型与算法用于锂电前驱体工业生产的核心装备三相共沉淀反应结晶器的设计与数字化放大,与浙江长城搅拌设备公司合作推广用于浙江华友、美国AE等103家前驱体企业的2800余套工业装置,覆盖国内60%、国际50%以上的三元前驱体厂家。成果为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第一完成单位过程所完成人中排名第2)和2023年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的核心创新点之一。主持开发的有机硅水解液液与氯甲烷合成气液两相反应器设计,水解物酸值下降50%,用于浙江合盛硅业公司和湖北兴瑞公司的有机硅生产线的29套装置;主持开发了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悬浮熔融结晶工艺和结晶器,用于湖北兴发公司全球最大的3万吨/年电子级磷酸生产(3条结晶生产线),有力支撑了芯片用电子级磷酸的国产替代(过程所与兴发合作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力支撑了高端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的国产化,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首次打破国外垄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中石化硫铵反应结晶器、盐酸吉西他滨反应结晶器设计放大,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成果为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5)核心创新点之一。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