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育背景:
2011-201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
2014-2018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
工作经历:
2018.07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员
中国科协创新智库“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青年学者”
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三农”咨询专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蓝”优秀青年人才
西安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专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外审专家
李博,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陕西省社会学会会员,中国科协创新智库“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三农”咨询专家,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青年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蓝”优秀青年人才,西安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专家。近年来,一直从事于乡村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与国家多项乡村振兴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担任国内多家期刊匿名审稿人和青年编委,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才精准回引机制研究”(22SHC00146)主持人
农业农村部”2025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过渡期后陕西省驻村帮扶政策动态调整与优化研究项目”(主持人)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果业联农带农机制研究(主持人)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智库项目“千万工程引领陕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Z2024006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研究(2021ND0204)主持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第66批)“2020年脱贫后的返贫预警防范机制与稳定脱贫政策研究”(2019M663652)(主持人)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后的返贫预警防范机及稳定脱贫路径研究”(2019S018)(主持人)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多主体视角下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的动力机制与2020年后的政策优化路径研究”(2020KRM157)(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削减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制约因素研究(19YJCZH094)”(参与人)
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最初思想萌芽研究”(参与单位,参与人)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地域分异和经营主体异质性双重视角的陕西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2019KRM103)(参与人)
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农技推广人员的发展现状及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18KS004)(主持人)
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机理与政策研究”(19jk0449)(主持人)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乡村振兴中“三治合一”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19S08)(主持人)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西安市科技扶贫的减贫机理与政策研究”(2019112213RKX006SF0104)(主持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基金“陕西省农村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X20200001)(主持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基金“乡村振兴进程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与培育路经研究”(RC1815)(主持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专项“贫困户脱贫后的返贫预警防范机制及稳定脱贫路径研究”(SK19014)(主持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度“新型城镇化青年观察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与制度保障研究(主持人)
2016年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智库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科技扶贫的减贫机理与政策研究”(DXBZKQN2016004)(主持人)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跟踪评估研究(18VSJ099)(参与人)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草原生态补偿和牧区缓减贫困的协同路径和机制研究”(17CJY009)(参与人)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16BJY169)(参与人)
截止2025年9月发表文章50余篇,总下载量111662,总被引用量3139次。
[1]李博.乡村全面振兴中人才精准回引的实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5(4):219-227 CSSCI
[2]梁焱,李博.主体性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OL].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5-10-06].
[3]李博,贺子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基于场域-资本-惯习的分析框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84-92 CSSCI扩展版
[4]梁焱,李博.驻村帮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机制创新研究——基于L县“一亩实践田”的案例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5,(02):105-114.北大核心
[5]曹兵妥,李博,李仙娥.嵌入式发展: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5(1):105-116,CSSCI扩展版 被引:6被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5年第6期全文转载
[6]李博,贺子娟,曹兵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县域城乡融合:实践逻辑、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4(01):49-59.被引:3
[7]李博,王文倩.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才回引的逻辑与路径[J].中州学刊,2024,(11):85-93. CSSCI 被引:5
[8]李博,贺子娟,李卓.组织在造: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建构的逻辑与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97-107 CSSCI 被引:5
[9]李博,曹兵妥.经营型治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村庄治理的逻辑转向——基于关中西部石头坡村的个案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144-152.CSSCI 被引:9
[10]李博,张家阳,郭荔.乡村新内生发展何以提升治理效能?——基于关中G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5):88-95.CSSCI扩展版 被引:3
[11]李博,贺子娟,王文倩.乡村振兴中村级协商民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浙江省小古城村“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经验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02):23-31+125.被引:5
[12]李博,靳永翥,詹绍文.统合治理与县域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西北H县的案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3,(07):120-126.CSSCI 被引:15
[13]李博,张家阳.国家-地方-社会: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探析——以苏陕协作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6):64-76.CSSCI被引:12
[14]梁焱,李博.精细化治理与中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的路径建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02):127-136.被引:3
[15]李博,左停.耦合性治理:高原藏区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保护的共融——基于Z县脱贫攻坚经验的总结[J].云南社会科学,2022,(01):154-161.CSSCI 被引:25
[16]李博.基层减负视角下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逻辑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5):41-50.CSSCI被引:11
[17]李博,刘佳璇.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拓展的逻辑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5):31-40. 被引:9
[18]李博,刘佳璇,詹绍文.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基于组织场域理论的逻辑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48-156.CSSCI 被引:15
[19]李博,刘佳璇.数字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逻辑: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1):112-120.被引:27
[20]詹绍文,宋会兵,李博.县域治理下议事协调机构如何影响府际关系?——基于陕西省H县的案例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24(01):79-88+2. 被引:10 ,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
[21]詹绍文,吝方,李博.脱贫户何以长效稳定脱贫?——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实践思考[J].经营与管理,2021,(05):108-114. 被引:11
[22]李博,苏武峥.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逻辑与政策优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6):71-79.CSSCI被引:77
[23]田甜,李博,左停.“懒惰的穷人”的产生:一种贫困发生的新型解释框架——基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林村实地调研的思考[J].农村经济,2021,(02):37-47.CSSCI 被引:13 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
[24]李博,高强.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合作社的功能演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74-81.CSSCI被引:38
[25]李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04):137-143.CSSCI 被引:218
[26]李博.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中的韧性治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4):172-180.CSSCI 被引:127
[27]李博.“一体两翼式”治理下的“三治”融合——以秦巴山区汉阴县T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111-120.CSSCI 被引:97
[28]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1-28+165.CSSCI被引:346
[29]李博,方永恒,张小刚.突破推广瓶颈与技术约束:农业科技扶贫中贫困户的科技认知与减贫路径研究——基于全国12个省区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9,(08):42-50.CSSCI 被引:34
[30]李博,左停.乡村振兴中乡土知识的惠益分享机制与减贫作用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36-143+176.CSSCI 被引:8
[31]李博,杨朔.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基于陕南汉阴县“321”乡村治理模式的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9,(03):55-61+187.CSSCI 被引:56
[32]杨朔,李博,李世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研究——基于六盘山区7县耕地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02):78-84.CSSCI 被引:30
[33]豆书龙,王山,李博.项目制的复合型碎片化:地方治理的困境——基于宋村项目制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01):84-95+157.CSSCI 被引:54
[34]李博.村庄合并、精准扶贫及其目标靶向的精准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93-98+148..CSSCI 被引:26
[35]李博,左停.谁是贫困户?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国家逻辑与乡土困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4):1-7.CSSCI 被引:174,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网刊全文转载,2017年第22期
[36]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4):66-73+190.CSSCI 被引:440
[37]王宇,李博,左停.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156-161.CSSCI 被引:233
[38]李博.项目制扶贫的运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以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J].北京社会科学,2016,(03):106-112.CSSCI 被引:209
[39]李博,左停.遭遇搬迁: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陕南王村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2):25-31.CSSCI 被引:175
[40]胡建辉,李博,冯春阳.城镇化、公共支出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16,(01):29-40.CSSCI 被引:77
[41]李博,左停.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探析——以营镇农技推广的实践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7,(06):142-147.CSSCI 被引:34
[42]田甜,李博,左停.农地确权中政府目标与乡土惯习的冲突与调适——以江西A村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1):42-48.CSSCI扩展版 被引:7
[43]李博,左停.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购买服务式”综合性扶贫治理模式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公益岗位”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2):85-91+3..CSSCI 被引:49
[44]李博,左停,苏武峥.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探析——基于体制内与体制外推广主体的推广逻辑[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524-528.北大核心 被引:14
[45]李博,左停.从“去农”向“融农”:包容性城镇化的实践探析与路径选择——以京津冀区域A镇的城镇化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6,(08):63-67.CSSCI 被引:14
[46]孔德帅,李博,左停.新常态下的农村发展再思考——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会议综述[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1-4.
[47]李博.乡村治理转型与农村精准扶贫[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8):534-538..被引:61
[48]李博,左停.农业新常态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革路径选择——基于全国10个省区的调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7):492-497. 被引:16
[49]李博,左停.精细社会视角下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制度选择[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03):124-129. 被引:15
[50]王宇,李博,左停.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156-161.CSSCI 被引:233
[51]王琳瑛,左停,旷宗仁,李博.新常态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悬浮与多轨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9):47-52.CSSCI 被引:25
[52]李博,左停,王琳瑛.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逻辑与功能定位:以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01):150-153+160.CSSCI 被引:30
[53]郝苏君,李博.个体特征与农民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于509位农民工的调查[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44-49. 被引:3
[54]李博,左停.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生计方式转型研究——基于北京市大兴区的调查[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65-69. 被引:5
[55]郭占锋,李博,左停,等.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路径选择——以陕西五县区调查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05):102-105. 被引:5
202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3年陕西省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征文优秀论文奖,授予单位:国务院扶贫办(现国家乡村振兴局)
2019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对学术研究感兴趣,有继续读博计划的同学优先考虑。
2、有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
3、有一定的田野调查经历者优先考虑。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