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导师风采
李安桂
浏览量:2119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专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
  • 邮箱 : liag@xauat.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安桂,二级教授,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全国高校“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陕西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首批)等。

长期从事地下空间与建筑环境技术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大工程环境保障技术攻关等80余项。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出版中英文著作7部,成果纳入国内外标准/指南12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

研究积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1),省部级一等奖5项(均排名1),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Innovation Award。获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吴元炜暖通空调奖”、上海交大夏安世教育基金会杰出教授奖等,并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均排名1),被授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地下空间与建筑环境技术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一)纵向项目/课题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科技部;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低能耗建筑环境通风空调设计技术及工程示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室内微生物污染综合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及应用效果综合评判,科技部;

4.“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智能化深部空间运维和安全控制理论、设备和管理方法,科技部;

5.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技术体系建设与安全保障策略研究,中国工程院;

6.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课题: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体系及策略,中国工程院;

7.科技部紧急攻关项目子课题: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科技部;

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通风空调送/回风管道的物理污染(颗粒污染)伴生微生物污染过程与生态分布特征,教育部;

9.欧盟项目:Sustainable Urban Housing: Strengthening Capacity i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City of Xi'an, China(EU CN/ASIA PRO ECO/05 (104516)),欧盟,中方负责人;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地下隧道(洞室)施工期粉尘扩散机理与通风控制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工业生产过程粉尘逸散机制与通风控制设计原理及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当量组合热源模式和热分层高度工业厂房(热车间)有组织热压自然通风设计原理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饮食业厨房空气污染控制与局部机械排风的风量计算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风空调送∕回风管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程、生态分布特征与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竖壁贴附射流的空气湖通风模式研究设计原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风空调送/回风管道粒子沉积过程与累计效果定量化评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元通风的模式分析及设计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筑物通风空调温度效率预测的通用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地下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环境保障

1.YX水电工程(在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水电站);

2.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球最大装机容量抽水蓄能电站);

3.厄瓜多尔CCS水电站;

4.雅砻江流域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

5.糯扎渡水电站;

6.龙滩水电站;

7.鲁地拉水电站;

8.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

9.枕头坝一级水电站;

10.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

11.景洪水电站;

12.公伯峡、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发电机放热风环境保障试验;

13.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

14.宝泉抽水蓄能电站;

15.清远抽水蓄能电站;

16.仙游抽水蓄能电站;

17.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

18.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19.镇安抽水蓄能电站;

20.住建部——水电工程发电机弃热利用技术;

21.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白山水电站、辽宁回龙山水电站等电站地下风道通风研究;

2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水电站厂房热湿环境理论研究与控制技术;

23.环太平洋海域核电项目海洋HVAC设计气象参数基准研究,中广核研究院;

24.海上小型堆核电站安全环境控制系统失效后环控参数动态变化机理”项目,中广核研究院。

(三)地铁/高铁等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部分)

1.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贴附通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分离岛式车站站台贴附通风关键技术设计研究,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3.西安地铁车站热环境测试,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4.地铁全运营周期内环控系统节能措施及关键技术研究,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

5.新建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贴附空调气流组织及高大空间环境保障设计方案研究,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6.基于雄安高铁站房的智慧能源系统模型参数及高效贴附通风气流组织研究,中国铁建集团;

7.地铁通风空调管道局部构件减阻机理及系列化研发,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8.地铁车站通风空调低阻局部管件研究,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院;

9.地铁车站贴附送风空调系统研究,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院;

10.地铁站公共区空调贴附射流送风关键技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11.北方地区地铁车站热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

12.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西安地铁交错车站火灾排烟及其人员疏散预案编制的理论基础与工程示范,陕西省;

13.山东地下商城热湿环境保障及烟气控制技术研究,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4.自然通风系统在综合管廊的应用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15.青岛第二海底隧道温度控制方案研究及青岛胶州湾隧道冬夏季通风效果,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16.光谷广场综合体复杂地下空间气流组织优化,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四)技术产业化应用(部分)

1.贴附送风气流组织环境营造技术及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研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柜机空调贴附送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3.烧结除尘系统管道研发,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住建部研究开发项目--基于BIM应用的装配式能源站低阻力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5.农业日光温室环境保障与高效通风技术研发,潍坊滨海人工环境系统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潍坊市北海热力有限公司;

6.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多能源互补型太阳能高效供热蓄热关键技术,陕西省。

7.附面通风、低阻输配等技术经第三方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入股实现转化,并入选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国家五部委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


学术著作、标准规范

1.李安桂著.《室内空气动力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学出版社,2024;

2.Angui Li(李安桂著).Attachment Ventilation Theory;出版社:Springer-Nature,2023;

3.李安桂著.《贴附通风理论及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4.李安桂等.《海域核动力工程环境保障HVAC气象参数分析及预测》,科学出版社,2021;

5.李安桂等.《机场建筑防疫通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6.Angui Li(李安桂), Risto Kosonen.“Kitchen Pollutants Control and Ventilation”, Springer, 2019;

7.Angui Li(李安桂), Kosonen R, Hagström K. Chapter 3 Industrial ventilation design method, in Industrial Ventilation Design Guidebook (Second Edition) .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20.

8.《贴附通风设计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编;

9.《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设计与安全保障指南(试行)》,住建部,2020,主编;

10.《海域核电建筑工程通风空调设计气象参数设计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编。

11.《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参编;

12.《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NB/T 5040,参编;

13.《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 309,参编;

14.《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参编。


获奖荣誉

荣誉:

1.2021年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2.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授予“吴元炜暖通空调奖”;

3.2023年上海交大夏安世教育基金会授予“杰出教授奖”;

4.2014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200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KCWongRoyalSocietyFellow”;

7.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

8.2018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首批);

9.2019年获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0.2017年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11.2017年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

12.2016年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13.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

14.200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

15.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6.200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宝钢优秀教师奖”;

17.2000年获陕西省建设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18.2000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教学获奖:

1.2017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2021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1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2009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获奖:

1.地铁环境保障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排名1);

2. 大型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热湿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系列产品研发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排名1);

3. Attachment Ventilation Theory and Design, 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Innovation Award,2019;

4. 地下空间灾变环境安全保障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4(排名1);

5. 地下隧道及洞库环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排名1);

6. 技术成果获“建国70周年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创新成果”奖,中国制冷学会,2019;

7. 丝排及网状元件自然对流换热与新型辐射供暖技术的机理与应用,西安市政府,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排名1)。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