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朱新荣,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
长期致力于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太阳能零碳建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建筑物理”“绿色建筑”和“建筑热物理学”等课程,负责国家级一流课程《建筑热工与节能》的建设工作;
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7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Energy and Buildings》《清华大学学报》《科学通报》和《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参编行业标准和专业论著6部,获准专利9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技奖及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10余项。
欢迎建筑、暖通、能源、信控、材料等相关方向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教育背景:
1.2008/09-2010/06,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2.2005/09-2008年/09,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
3.2001/09-2005/07,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本科学位
工作经历:
1.2015年—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2010-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3.2008—201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助教
社会兼职: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技术教学工作分委员会青年委员
(2).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会员
(3).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
(4).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评审专家
(5).西安市建筑双碳科技创新研究会会员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轻型围护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机理与确定方法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太阳能零碳建筑综合蓄能设计方法与氢能耦合蓄能模式研究
(3)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重点攻关项目—中国城市中心建成区碳强度时空特征和耦合驱动机制
(4)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太阳能零碳建筑蓄能型围护结构模式与热工参数研究
(5)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太阳能零碳建筑围护结构综合蓄能技术研究
(6)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复合围护结构蓄热特征与评价指标研究
(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基于材质影响的建筑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
(8)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与蓄热通风降温的协同设计研究
参加项目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多功能一体化水泥基围护结构体系外墙研发与功能协同提升技术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低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低能耗装配式住宅节能关键技术及模块化设计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建筑热环境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地区相变蓄热通风复合降温技术的热工设计方法
(7)“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高原气候适应性节能建筑设计优化与标准研究
(8)“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地域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体系
参编著作标准:
(1)建筑环境调控.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5
(2)低碳办公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5
(3)建筑物理(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4)建筑物理.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
(5)建筑气候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合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4/0016—2007
专利/软著
(1)一种基于全年得失热分析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P].2025,09,中国,发明,专利号:ZL 202211382516.8
(2)一种建筑日照模拟装置[P].2023,0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222759687.X
(3)建筑方位计算软件[P].2023,04,中国,软件著作权
(4)一种建筑复合围护结构蓄热性能的评价方法[P].2021,11,中国,发明,专利号:ZL 202111357707.4
(5)一种建筑物节能率计算方法[P].2015,02,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510072207.4
(6)一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节能性能评价方法[P].2013.10,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010568064.3
(7)建筑物夜间通风降温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P].2011.10,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010568222.5
(8)基于web的建筑能耗拓展数据库[P].2011,05,中国,软件著作权
发表论文
(1)Xinrong Zhu ,Daijun Huang ,Yanyan Niu , Yan Liu,Yanping Yuan,Liu Yang,Jiaping Liu.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benefits of ventilated photovoltaic walls combined with non-balanced thermal insulation in Lhasa residential building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25,341(08): 115769.
(2)Xiaohan Li, Nan Zhang, Zhaoli Zhang, Xinrong Zhu, Hasan Köten, Yanping Yuan. A form-stable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phase change material based on Cu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collection[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5(03), 113: 115679.
(3) WenYang,XinrongZhu,JiapingLiu.Annu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surface of building external wall[J].Energy and Buildings,2017,155(11):207214.
(4) XinrongZhu,JiapingLiu,LiuYang,etal.Energy performance of a newYaodong dwelling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Energy and Buildings,2014,70(2):159166.
(5) Xinrong Zhu, Wei Liu, Liu Yang, Jiaping Liu. Night Ventilation Research of Office Building: Part 1.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Ventilation Parameter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Materials. Haikou ,2011.06.18-20:3002-3076.
(6).朱新荣,王勇超,杨柳.低碳建筑氢能利用研究进展[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5,57(03):61-71.
(7).朱新荣,冯伟建,梁嘉,杨柳,刘加平.一种墙体蓄热量的评价方法研究.太阳能学报,2024,45(01):67-72.
(8).朱新荣,王纬乾,牛延延,等.超高层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实测研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3,51(11):9-14.
(9).朱新荣,梁嘉,邱杨等.外保温复合墙体热惰性指标修正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3,44(3):482488.
(10).朱新荣,牛延延,冯伟建,等.太阳能建筑不同朝向墙体蓄热性能差异分析[J].建筑科学,2023,39(02):67-73.
(11).朱新荣,王若煜,何泉. 吐鲁番生土民居夏季蓄热通风降温特性研究,太阳能学报,2021,42(10): 464-469.
(12).朱新荣,杨轩,杨雯,刘加平. 采暖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研究,太阳能学报, 2021,42(08):258-264.
(13).朱新荣,邱杨,杨雯,等.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J].工业建筑,2020,50(07):83-87+150.
(14).朱新荣,白鲁建,杨柳,Joseph C.Lam. 办公建筑蓄热和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15,36(6):1337~1342.
(15).朱新荣,杨柳,刘加平. 多层建筑不规则表面风压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太阳能学报,2015,36(1):216~220.
科研获奖:
(1)202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2020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3)2019年获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2017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6)201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8)2016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9)2016年获西安市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10)2015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1)201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2)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教学成果:
(1)2025年主讲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2)2024年参与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项目
(3)2023年参与国家级示范课程《建筑技术科学前沿》建设项目
(4)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建筑物理》(第5版)主要编写人之一
(5)主持2023年度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
(6)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百计划”研究项目和课程建设项目
(7)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自制仪器项目2项
(8)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9)指导研究生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10)指导学生获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多次
(11)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
竞赛获奖
(1)2022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积木乐园一夏热冬冷地区绿色装配式幼儿园设计,优秀奖;
(2)2022年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设计大赛,叠错云海间—西藏阿里地区超低能耗民居建筑设计,金奖
(3)2021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栅格向升,合栖共享,特等奖;
(4)202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盒”“光”同尘——西藏班戈县青龙乡东嘎村低碳社区设计,优秀奖;
(5)2019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工业游,一等奖;
(6)2019年陕西高校结构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海天科技高层住宅楼设计,二等奖;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