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导师风采
朱新荣
浏览量:633   转发量:1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学院
  • 所属专业:
  • 邮箱 : zhuxinrong@xauat.edu.cn
  • 工作电话 : -82202943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育背景:
1.2001年-200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本科学位;

2.2005年-2008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

3.2008/06-2010/10,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8—201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助教

2.2010-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3.2015年—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参加学术组织: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及西安市建筑双碳科技创新研究会等;
社会兼职: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评审专家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零碳建筑;太阳能建筑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轻型围护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机理与确定方法
(2)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太阳能零碳建筑围护结构综合蓄能技术研究
(3)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复合围护结构蓄热特征与评价指标研究
(4)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基于材质影响的建筑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
(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与蓄热通风降温的协同设计研究

参加项目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多功能一体化水泥基围护结构体系外墙研发与功能协同提升技术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低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低能耗装配式住宅节能关键技术及模块化设计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建筑热环境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地区相变蓄热通风复合降温技术的热工设计方法
(7)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高原气候适应性节能建筑设计优化与标准研究
(8)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地域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体系
研究成果
学术著作:
(1)建筑物理(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主要编写人员
(2)建筑物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主要编写人员
(3)建筑气候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参编人员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合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4/0016—2007,主要起草人

专利/软著
(1)朱新荣,杨柳,刘加平.建筑物夜间通风降温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P].2011.10,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010568222.5
(2)朱新荣,王勇超,王雪等.一种建筑日照模拟装置[P].2023,0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222759687.X
(3)朱新荣,王勇超,王雪等.建筑方位计算软件[P].2023,04,中国,软件著作权
(4)杨柳,朱新荣,刘加平.一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节能性能评价方法[P].2013.10,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010568064.3
(5)杨柳,郑武幸,赵蕾,郭超月,朱新荣.一种建筑物节能率计算方法[P].2015,02,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510072207.4
(6)杨柳,刘加平,祁飞,朱新荣,刘大龙.基于web的建筑能耗拓展数据库[P].2011,05,中国,软件著作权
(7)朱新荣,冯伟建,梁嘉等.一种建筑复合围护结构蓄热性能的评价方法[P].2021,11,中国,发明,专利号:CN202111357707.4
(8)朱新荣,王纬乾,宋家雪等.一种基于全年得失热分析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P].2022,11,中国,发明,专利号:202210911868.1

发表论文
(1)XinrongZhu,JiapingLiu,LiuYang,etal.EnergyperformanceofanewYaodongdwellingintheLoessPlateauofChina[J].EnergyandBuildings,2014,70(2):159166.
(2)WenYang,XinrongZhu,JiapingLiu.Annualexperimentalresearchonconvectiv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xteriorsurfaceofbuildingexternalwall[J].EnergyandBuildings,2017,155(11):207214.
(3)XinrongZhu,WeiLiu,LiuYang,etal.NightVentilationResearchofOfficeBuilding:Part1.SensitivityAnalysisofVentilationParameters[J].Proceeding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emicalEngineeringandAdvancedMaterials.Haikou,2011,250253:30023007.
(4)XinrongZhu,LiuYang,JiapingLiu.NightVentilationResearchofOfficeBuilding:Part2.CoolingPotentialofContinentalClimateZoneinChina[J].Proceeding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emicalEngineeringandAdvancedMaterials.Haikou,2011,250253:10661070.
(5)朱新荣,王若煜,何泉.吐鲁番生土民居夏季夜间通风降温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1,42(10):464469.
(6)朱新荣,杨轩,杨柳等.采暖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1,42(8):258264.
(7)朱新荣,白鲁建,杨柳等.办公建筑蓄热和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36(6):13371342.
(8)朱新荣,王润山,杨柳等.蓄热体对多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作用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3,34(8):14101414.
(9)朱新荣,杨柳,刘加平.多层建筑不规则表面风压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36(1):216220.
(10)朱新荣,杨柳,刘加平等.西藏自治区城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9):13811384.
(11)朱新荣,梁嘉,邱杨等.外保温复合墙体热惰性指标修正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3,44(3):482488.
(12)朱新荣,冯伟建,梁嘉等.一种墙体蓄热量的评价方法研究[J].太阳能学报.已录用待刊.
(13)朱新荣,邱杨,杨柳等.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研究[J].工业建筑,2020,50(7):8387+150.
(14)朱新荣,杨晓静,何文芳等.夏季新疆葡萄晾房对生土民居热环境的作用分析[J].暖通空调,2021,51(9):127132+46.
(15)朱新荣,杨雯,杨柳等.夜间通风建筑关键设计参数优化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3):401405.
获奖荣誉
科研获奖:
(1)202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12);
(2)2020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1/3);
(3)2019年获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11);
(4)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11);
(5)2017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3);
(6)201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11);
(7)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6/9);
(8)2016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4);
(9)2016年获西安市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4);
(10)2015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11);
(11)201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10);
(12)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8)。

教学成果:
(1)指导硕士生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
(2)指导硕士生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3)指导研究生获全国建筑物理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4)指导本科生获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多次;
(5)指导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

竞赛获奖
(1)2019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工业游,一等奖;
(2)2019年陕西高校结构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海天科技高层住宅楼设计,二等奖;
(3)2021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栅格向升,合栖共享,特等奖;
(4)202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盒”“光”同尘——西藏班戈县青龙乡东嘎村低碳社区设计,优秀奖;
(5)2022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积木乐园一夏热冬冷地区绿色装配式幼儿园设计,优秀奖;
(6)2022年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设计大赛,叠错云海间—西藏阿里地区超低能耗民居建筑设计,金奖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