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王晶懋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0 导师主页
王晶懋 副高级 硕士生导师
建筑学院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与研究,低碳绿地可持续设计。
398004061@qq.com

招生信息

1
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硕士
教育背景:
2012/09-2015/06,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
2009/09-2012/06,东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
2005/09-2009/06,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185至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57至2018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博士后,导师:刘晖
20144至2015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艺院景观所,景观设计师

社会兼职:
(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2)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组织,理事单位联络人。
(3)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成员。
(4)《中国城市林业》学刊青年编委会编委、《园林》学刊青年编委会编委、《风景园林》特约编辑;《丝网印刷》杂志社编委会编委;《风景园林》《中国城市林业》《西部人居环境》《景观设计学》《Urbanforestryandurbanplanning》审稿专家。《风景园林》特约编辑
(5)2019年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评审委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31800604,气候变化下的关中地区城市灌丛地被群落固碳效益提升策略研究,201901至202112,20万,结题,主持。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8k7002,西北地区生物滞留设施景观植被适宜性设计和维护策略研究,201801至201912,自筹,结题,主持。
(3)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23JCQN0525,关中地区城市社区绿地碳汇提质增效与健康公平协同设计方法研究,202301至202412,5万,在研,主持。
(4)陕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2J033“双碳”目标下城市社区绿地提质增效与健康服务协同策略研究,202201至202410,2万,在研,主持。
(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9JK0480,基于近自然理念的西安地区绿地高固碳型植物群落优化配置研究,201901至202012,1.5万,结题,主持。
(6)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460,西安市城市绿地生境营造及植物群落种植设计方法研究,201606至201712,2万,结题,主持。
(7)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160218,西北城市绿地生境营造划分体系及群落种植设计方法研究,201701至201812,1万,结题,主持。
(8)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LSZZ202218,西安地区绿地灌丛地被植物固碳与碳排量化研究,202201至202312,3万,在研,主持。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研究培育专项,X20220079,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西安地区城市绿色空间低碳景观提质增效研究,202211至202510,2万,在研,主持。
(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2016300,基于种植设计的沣西新城LID道路设施的渗滤介质研究,201707至201806,1万,结题,主持。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878531,西北城市绿地生境多样性营造多解模式设计方法研究,201901至202212,60万,在研,参加。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四,2018YFC0704904,既有城市工业区环境安全及低影响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801至202012,60万,结题,参加。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2XJCZH006,城市绿色空间精准治理:供需测度、失配机制与优化方法研究,20220923至20250901,8万,在研,参加,2/8
(14)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9JZ48,关中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多解模式设计方法研究,10万,201901202112,在研,参加。
(15)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1XY1,新时代我国建筑人才结构发展战略研究,202101至202112,40万,在研,参加。
(16)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研究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国际精耕本土: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建筑类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202012至202210,10万,在研,参加。
(17)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项目),21JS028,黄土高原新型城镇化建设场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202101至202312,5万,在研,参加,2/8。
(18)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项目,2017022,西北地区生物滞留设施景观植物群落适宜性设计研究,201701至201906,60万,结题,参加。
(19)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17S33,基于绿道理论的西安大都市圈城市公园系统构建研究,201701至201712,自筹,结题,参加。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JingmaoWang,YunyunLi,LiyixuanFan,DuHan,ChenLu.PositiveEffectoftheLowCarbonPlantandSoilOptimizationDesignPatternforBioretentionFacilitiesinSemiaridNorthernChina.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2022,31(12):1143511448.(SCI)
(2)JingmaoWang,YunyunLi,DuHan,LiyixuanFan,JialeQi,YifanLuo.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the"ArtificialHabitatIsland"designmodelbaseontheResearchThroughDesignforbuiltenvironmentinsemiaridmicroscalegreenspace.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2022,31(05):49284945.(SCI)
(3)ResearchonPromotingCarbonSequestrationofUrbanGreenSpac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PlantingDesignModelsinXi'an,LiyixuanFan,JingmaoWang,DuHan,JieGao,YingyuYao,Sustainability,2023,527(15):116.(SSCI)
(4)JingmaoWang,LinjiaoZheng,HuiLiu,BowenXu,ZichenZou.Theeffectsofhabitatnetworkconstructionandurbanblockunitstructureonbiodiversityinsemiaridgreenspaces.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2020,192(4).(SSCI)
(5)Wang,Jingmao,Liu,Hui*,Chen,Chundi,Zhang,Shun,Guo,Feng,Li,Yunyun.Theresilienceresearchoftheplantandsoiloptimizationdesignbaseonthehabitatsitedesigninsemiaridgreenspace,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2019,191(4):0225.(SCI)
(6)JingmaoWang,HuiLiu,XiaohuiWu,CangshuanLi,XiaoliWang.EffectsofdifferenttypesofmulchesandlegumesfortherestorationofurbanabandonedlandinsemiaridnorthernChina,EcologicalEngineering,2017,102(05):5563.(SCI)
(7)JingmaoWang,SuliyaMa,WenqiLi,QingWang,YingminLu*.Geneticvariabilityanddiversityofthemainresourcesoflilyassessedviaphenotypiccharacters,pollenmorphology,andISSRmarkers,GeneticsandMolecularResearch,2016,15(2):1~14.(SCI)
(8)JingmaoWang,QingWang,YangYang,XiaohuaLiu,JiahuiGu,YingminLu*.Denovoassemblyandcharacterizationofstresstranscriptomeandregulatorynetworksundertemperature,saltandhormonestressesinLiliumlancifolium,Mol.Biol.Rep.,2014,41(12):8231~8245.(SCI)
(9)JingmaoWang,YangYang,XiaohuaLiu,JieHuang,QingWang,JiahuiGu,YingminLu*.TranscriptomeprofilingofthecoldresponseandsignalingpathwaysinLiliumlancifolium,BMCGenomics,2014,15(1):203~226.(SCI)
(10)王晶懋,刘晖,宋菲菲,郭锋.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研究,中国园林,2018,(02):1823.
(11)王晶懋,范李一璇,韩都,陈露.双碳目标下的西安地区绿地植物碳汇矩阵量化与配置模式研究,中国园林,2023,39(02):109113.
(12)王晶懋,齐佳乐,韩都,罗宜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小尺度绿地碳收支平衡研究,风景园林,2022,29(12):100105.
(13)王晶懋,刘晖,吴小辉,宋菲菲.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风景园林,2018,(04):98102.
(14)王晶懋,刘晖,陶嘉敏.生态智慧视角下的植物群落构建及其景观营造研究——以芝加哥城市公共绿地为例,风景园林,2018,25(6):6670.
(15)王晶懋,刘晖,许博文,安婷.西咸新区生物滞留设施地被植物种植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04):97101+129.
(16)王晶懋,刘晖,范李一璇,樊亚妮.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植物群落设计评述[J].中国城市林业,2022,20(06):4147.
(17)王晶懋,姚盈羽,刘晖,高洁.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公园绿地低碳景观提质增效方法——以西安白马河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23,20(02).
(18)王晶懋,刘晖*,梁闯,吴小辉,校园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效应的关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9(5):708~713.
(19)王晶懋,刘晖*,宋菲菲场地土壤适宜性改良策略及其对草本植物群落生长的影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2(2):279286.
(20)王晶懋,刘晖,宋菲菲.基于场地土壤类型划分及优化设计的生境营造研究,中国园林(增刊),2018,A(1):697.
(21)王晶懋,刘晖,宋菲菲.可持续景观设计视角下的场地植物适宜性设计与土壤优化路径研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22)王晶懋;刘晖,韩都,齐佳乐,罗宜帆,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城市低碳植物景观营造中的教学应用策略探索,2021第五届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21
(23)刘晖*,王晶懋,吴小辉,生境营造的实验性研究,中国园林,2017,33(3):19~23.
(24)刘晖,李仓拴,王晶懋.低影响开发引导下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建构,中国园林,2019,35(10):1318.
(25)刘晖,王晶懋,许博文.建成环境生境营造研究与实践,景观设计,2019,(03):2835.
(26)刘晖,邓朝显,王晶懋,梁行行,许博文,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地被植物设计实施技术导则与实施案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12ISBN:9787112254170.
(27)刘晖,王晶懋等人,2019年立项团体标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发布,编号T/CHSLA500132022,2023年6月30日实施。
(28)《一种阳生旱地人工植物群落组构生境岛》(专利号:ZL201820654614.5),刘晖,王晶懋,李仓拴,等,授权日:2018.12.18。
(29)《一种植物种植位置辅助定位装置》(专利号:ZL202020465486.7),邹子辰,刘晖,许博文,王晶懋,等,授权日:2020.12.22。
(30)《一种适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地被植物组构方法》(专利号:ZL202010059387.3),刘晖,许博文,王晶懋,邹子辰,等,授权日:2022.02.18。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