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建西北院华南区域总建筑师(主持工作),中建西北院青年主创建筑师、科研创新人才;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陕西省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安设计师协会建筑分委会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深圳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专家系统专家、AH AP主动式建筑专业咨询师。
个人获奖:
2017年荣获“陕西省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2019年荣获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建筑师奖;
2023年荣获“2022-2023年度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杰出设计师奖;
2025年荣获AURA亚洲城市更新奖 — 城市更新资深设计师。
业绩获奖:
2017 年《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之“华筑奖”工程项目类一等奖;
2015 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
2017 年《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
2021 年《浮天沧海--礼村旅居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金奖空缺);
2024年《西安市未央路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获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竞赛二等奖;
2025年《西安市未央路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获AEEDA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校园更新改造金奖;
2024年《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中部)改扩建暨社会共享停车场建设项目》获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竞赛二等奖;
2023 年《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新校区项目》获AEEDA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优秀奖;
2023 年《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建设项目》获第三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空间竞赛金奖;
2023 年《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建设项目》获AEEDA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银奖;
2017 年《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荣获陕西省第十九次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6 年《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新区新建项目》荣获陕西省建筑专项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6 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项目》荣获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二等奖;
2015 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项目》荣获陕西省第十八次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25年《光伏潮居-古韵新辉潮汕光伏农房设计竞赛项目》获广东省第一届“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5 年《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新建项目》荣获陕西省第十八次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17 年《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新区新建项目》荣获陕西省第十九次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16 年《曲江南湖实验小学》荣获陕西省建筑专项工程设计三等奖;
2016 年《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新建项目》荣获陕西省建筑专项工程设计三等奖;
2019 年《西安浐灞自贸区概念方案竞赛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奖;
2024 年《“双碳”视野下的关中传统民居适应性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5年《广东省“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专业奖》潮汕光伏农房组别二等奖。
竞赛获奖:
2025年《光伏潮居-古韵新辉潮汕光伏农房设计竞赛项目》获广东省第一届“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1 年《浮天沧海--礼村旅居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金奖空缺);
2019 年《西安浐灞自贸区概念方案竞赛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奖;
2019 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奖。
《存量提升背景下既有建筑中小学空间评估及更新设计研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职业素养专业委员会重点课题;
《存量提升背景下既有建筑中小学空间评估及更新设计研究》中国建筑西北院青年课题。
代表性论文: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空间设计探索:以西安高新一中高中部改扩建项目为例”于 2022 年发表于《装饰》杂志 07 期(北大核心、CSSCI);
“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设计探索——西安市未央路小学综合楼”于 2024 年发表于《当代建筑》杂志 01 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于 2016 年发表于《建筑学报》杂志 04期;
“高密度城市语境下中学空间环境突围策略以西安为例”于 2024 年发表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 01 期。
标准制定情况:
2022 年主编并完成发布陕西省《普通高中建设标准》DB61/T5036-2022;
2022 年参编并完成发布陕西省《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DB 61/T 5049-2022。
2024年主编《陕西省中小学建设标准指引图集 》(编制中)。
专利情况: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一种旧房改造的外墙保温结构;
一种钢结构的建筑物;
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增大截面加固的梁柱节点设计方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