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吴晨伟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9-09 导师主页
吴晨伟 讲师 硕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土木工程
古建筑木结构抗震及其加固性能
willionms_wu@xauat.edu.cn

吴晨伟,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木结构古建筑抗震保护及性能提升研究。近5年在知名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 19 篇,与导师薛建阳教授合作出版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和加固性能研究专著 1 部,授权古建筑木结构保护和加固领域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陕西省第七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C档高质量成果,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二等奖,并多次获校级学业奖学金。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层楼阁式古建筑木结构柱架层-叉柱造铺作层协同抗震机理研究》(52308328) 2024.01- 2026.12, 主持, 在研

  2.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楼阁式古建筑木构架-叉柱造铺作结构协同抗震机理研究》(2023M732748)2023.07-2025.06, 主持, 在研
  3.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高台基古建筑大屋盖木结构抗震性能精细化分析》2023.01-2024.12, 主持, 在研
  4. [4] 国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砖石质古塔基本性能及劣化损伤检测方法研究》(2023YFF0906001) 2023.11- 2026.10, 参与, 在研
  5.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台基古建筑大屋盖木结构精细化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52278317) 2023.01- 2026.12, 参与, 在研
  6.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建筑木结构斗栱抗震性能精细化分析及自复位耗能增强研究》(51978568) 2020.01- 2023.12, 参与
  7.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地震损伤的跨尺度演化机制研究》(51908454) 2020.01-2022.12, 参与
  8.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性能评估与地震破坏机制的研究》(51678478) 2017.01-2020.12, 参与
  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作用下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倒塌机理及评估方法研究》(51508454) 2016.01-2018.12, 参与
  10. [1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关中传统民居木构架-墙体平面外协同工作机理及评估方法》(2022JM-223) 2022.01-2023.12, 参与
  11. [1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传统风格建筑 RC-CFST 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损伤性能研究》(2021JM-367) 2021.01-2022.12, 参与
  12. [1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古建筑木结构斗栱精细化分析及自复位耗能增强研究》(2020JZ-50) 2020.01- 2022.12, 参与
  13. [1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摩擦耗能技术的古建木构榫卯节点减震增强机理及设计方法》(2019JM-078) 2019.01- 2020.12, 参与
  14. [14] 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高台基古建筑地震响应及精细化分析》(2020-KF07) 2020.10- 2022.09, 参与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编/参编规范、标准

  1. [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砖石结构古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CECS1117-2022),主要起草人.
  2.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标准》(在审),主要起草人.

授权国家专利

  1. [1]薛建阳,吴晨伟,张锡成.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斗栱自复位耗能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专利号:ZL201910382831.2 (发明)
  2. [2]薛建阳,宋德军,吴晨伟,等.隐蔽式清式柱头科斗栱挑檐枋自复位耗能连接节点及方法.专利号:ZL202010845624.9 (发明)
  3. [3] 张锡成,齐振东,薛建阳,吴晨伟,等.一种基于摩擦片的可调节摩擦力的扇形节点摩擦耗能器.专利号:ZL201610841956.3 (发明)
  4. [4] 张锡成,齐振东,薛建阳,代武强,王瑞鹏,吴晨伟,等.一种测量螺栓预紧力的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 ZL201610841785.4 (发明)
  5. [5] 薛建阳,吴晨伟,张锡成.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斗栱自复位耗能连接节点.专利号:ZL201920655783.5 (实用新型)
  6. [6] 张锡成,吴晨伟,任瑞,等.一种古建筑木节点抗震试验的柱头连接固定装置.专利号:ZL201620202531.3 (实用新型)
  7. [7] 薛建阳,梁譞文,吴晨伟,等.一种隐蔽式清式柱头科斗栱挑檐枋自复位耗能加固装置.专利号:ZL202021752101.1 (实用新型)
  8. [8] 薛建阳,宋德军,吴晨伟,等.一种装配式多功能金属材料抗剪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2122730646.3  (实用新型)
  9. [9] 薛建阳,郭瀚泽,吴晨伟,等.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构架的可更换超塑性屈曲约束支撑装置.专利号:ZL202122732540.7 (实用新型)
  10. [10] 薛建阳,张家赫,吴晨伟,等.用于古建筑木构架和斗栱层的预应力张拉-弹簧阻尼系统.专利号:ZL202122732530.3 (实用新型)
  11. [11] 薛建阳,仪云鹏,宋德军,吴晨伟.可更换粘弹性阻尼器的柱头科斗栱自复位耗能隔振装置.专利号:ZL202122732533.7 (实用新型)
  12. [12] 薛建阳,胡富强,宋德军,吴晨伟.一种用于木结构柱脚节点的可更换耗能防倒塌加固装置.专利号:ZL202122730633.6(实用新型)
  13. [13] 张锡成,齐振东,薛建阳,吴晨伟,等.基于摩擦片的可调节摩擦力的扇形节点摩擦耗能器.专利号:ZL201621072282.7 (实用新型)
  14. [14] 张锡成,张玉涛,薛建阳,吴晨伟,等,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专利号:ZL201620206527.4 (实用新型)
  15. [15] 张锡成,代武强,薛建阳,吴晨伟,等.一种古建筑大木柱脚加固装置. 专利号:ZL201620222943.3 (实用新型)
  16. [16] 张锡成,齐振东,薛建阳,代武强,王瑞鹏,吴晨伟,等.一种测量螺栓预紧力的装置.专利号:ZL201621072274.2 (实用新型)
  17. [17] 张锡成,张玉涛,薛建阳,代武强,齐振东,吴晨伟,等.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阻尼器.专利号:ZL201621170530.1 (实用新型)

外学术期刊

  1. [1] Wu C W, Xue J Y, Song D J.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Dou-Gong bracket at the corner under vertical loa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4, 18(4): 526-550.
  2. [2]Wu C W, Xue J Y, Zhang X C, et al. Seismic assessment and fragility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imber frame building considering degraded conn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3, 17(4): 553-572.
  3. [3] Wu C W, Xue J Y, Song D J, et al. Analysis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Dougong bracket sets under eccentric vertical load[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14: 125652. 
  4. [4] Wu C W, Xue J Y, Song D J, et a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inclined Dougong bracket sets under vertical load: Experimental 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 45: 103555.
  5. [5] Wu C W, Xue J Y, Song D J. Hysteretic behaviors reinforcement of Dou-Gong bracket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J]. Structures, 2022, 46: 299-321.
  6. [6] Wu C W, Zhang X C, Xue J Y, et al. Effect of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nd infilled walls on seismic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imber-frame struc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2, 16(8): 1252-1269.
  7. [7] Wu C W, Xue J Y, Song D J,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roof structure of a historic Chinese timber frame build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Heritage, 2022, 16(10): 1474-1495.
  8. [8] Xue J Y, Wu C W, Zhang X C,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mortise-tenon joints reinforced with innovative friction damper[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30: 111701.
  9. [9] Wu C W, Xue J Y, Zhou S Q,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a traditional Chinese timber-frame struc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1, 15(12): 1842-1856.
  10. [10] Xue J Y, Wu C W, Zhang X C, et al. Effect of pre-tension in superelastic shape memory alloy on cycl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mortise-tenon joint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41: 118136.
  11. [11] Xue J Y, Wu C W, Zhang X C,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mortise-tenon joints reinforced with shape memory alloy[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18: 110839.
  12. [12] Xue J Y, Wu C W, Zhang X C,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aight tenon joints reinforced with friction damper[J].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20, 27(10): e2613.
  13. [13] Zhang X C, Wu C W, XueJ Y, et al. Fast nonlinear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imber-frame building with Dou-G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0, 14(8): 1252-1268.
  14. [14] 吴晨伟,薛建阳,宋德军,等. 柱头科斗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OL].工程力学,2023.
  15. [15] 薛建阳,吴晨伟,浩飞虎,等,应县木塔动力特性原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22,43(2):85-93.
  16. [16] 薛建阳,吴晨伟,翟磊,等.考虑台基影响的应县木塔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2, 44(2): 22-29.
  17. [17] 薛建阳,吴晨伟,周姝琴,等.考虑高台基影响的西安安定门城楼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21, 42(9): 12-21.
  18. [18] 薛建阳,吴晨伟,张雨森.殿堂式木结构古建筑屋盖梁架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21, 42(10): 87-95.
  19. [19] 张锡成,吴晨伟,薛建阳,等. 轴压作用下斗栱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38(1): 65-76. 

主编/参编专著、教材

  1. [1] 薛建阳, 张风亮, 白福玉, 吴晨伟. 古建筑木结构的损伤评估及加固性能[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