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背景:
2008.08-2014.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 硕博连读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4.03至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副教授
2018.07-2023.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社会兼职:
1、新加坡维泽专家库(VE)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2、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
科研项目方面: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科协咨询决策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1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项目3项;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具体有
(1)、复杂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跟踪控制简化算法设计与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
(2)、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算法的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主持;
(3)、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优化算法设计与分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4)、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算法的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
(5)、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跟踪控制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6)、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跟踪控制与分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主持;
(7)、完善大学教育机制、培养敢于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青年科技人才的相关建议,陕西省科协咨询决策项目,主持;
(8)、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研究,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主持;
(9)、基于MLP算法和二次能量函数的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跟踪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基金自然科学专项,主持;
(10)、随机非线性时延系统的模糊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基金青年项目,主持;
(11)、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MLP算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基金人才项目,主持。
目前本人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3篇),论文被300多名学者、4个高影响因子期刊引用过,SCI他引次数达到165次,最高单篇SCI他引40余次, Google Scholar 被引用高达400余次,h-指数为7。另外本人也受邀担任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其中包括IETControlTheoryA.(影响因子3.526,SCI二区检索),Int.J.RobustNonlin.(影响因子3.953,SCI二区检索)以及Int.J.Adapt.Control(影响因子2.239,SCI三区检索)等国际知名期刊。
(1)、Hongyun Yue, Shaofang Feng, Junmin Li, Event-triggered adaptive control for stochast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full state constraints and output dead-zone,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23,360(16),11965-11994;
(2)、Hongyun Yue, Wufei Zhang, Qingjiang Chen, Finite-Time Command Filter-Based Adaptive NN Controlfor MIMO Nonlinearly Parameterized Systemswith Time-Varying Input De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2023,25(2):816–830
(3)、Hongyun Yue, Shuiqing Yu,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stochastic nonlinearly parameterized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input delay, J. Franklin I.,2016, 353(3):713-734, SCI二区检索期刊,该论文获得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四届青年优秀论文奖;
(4)、Hongyun Yue, Junmin Li, Output feedback adaptive fuzzy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input delay and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s, J. Franklin I., 2013, 350(1):129-154;
(5)、Hongyun Yue, Junmin Li, Output feedback adaptive fuzzy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time varying delay systems with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s, IET Control Theory A., 2012, 6(9):1266-1280;
(6)、HongyunYue,Wei Yang, Shunbo Li, Shuyan Jiang, Fuzzy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ly parameterized systems with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s,Iran. J. Fuzzy Syst., 2019,16(5):97-112;
(7)、Hongyun Yue, Jiarong Shi, Liying Du, Xuejuan Li,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perturbed nonlinearly parameterized systems using minimal learning parameters algorithm, Iran. J. Fuzzy Syst., 2018, 15(3):99-116;
(8)、Hongyun Yue, Junmin Li,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known distributed time varying delays and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s, Iran. J. Fuzzy Syst.,2014,11(1):1-25;
(9)、Hongyun Yue, Junmin Li, Wei Yang, Jiarong Shi,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stochast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ime varying input delays using the quadratic functions, Int. J. Uncertain. Fuzz., 2018, 26(1):109-142;
(10)、Hongyun Yue, Junmin Li,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perturbed nonlinear time varying delays systems with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 Int. J. Uncertain. Fuzz., 2013, 21(4):497-531;
(11)、Hongyun Yue, Zongtian Wei, Qingjiang Chen, Xiaoyan Zhang, Adaptive fuzzy dynamic surfac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known distributed time delays and backlashlike hysteresis,Int. J. Adv. Robot. Syst., 2017, 14(5):1-17,
(12)、Junmin Li, Hongyun Yue, Adaptiv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for stochast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known time varying delay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5,256:514-528;
(13)、Hongyun Yue, Junmin Li, Adaptive fuzzy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perturbed nonlinear time varying delay systems with unknown dead zo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2012, 9(5):545-554;
(14)、Junmin Li, Hongyun Yue, Adaptive fuzzy backstepping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MIMO nonlinear systems with input delays and state time varying delays,Int. J. Adapt. Control, 2015, 29(5):614-638;
(15)、岳红云,一族具有未知扰动的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模糊控制,模糊系统与数学,2018,32(3):38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