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历:
2009.09-2013.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2013.09-2016.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材料学 硕士 (导师:张军战副教授)
2017.09-2021.06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 博士 (导师:高峰教授)
工作经历:
2016.09-2017.06 中国西电集团
2018.06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暑期学校
2018.09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大学 织构培训
2021.09-2023.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博士后/讲师 (合作导师:魏剑教授)
2023.12-至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副教授
2024.09-至今 清华大学 教育部访问学者 (团队:南策文院士课题组,合作导师:林元华教授)
获得陕西省青托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坛新秀”。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获2024年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J、JMCA、欧陶、美陶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8项,前往英国、美国德国等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0余次。
一、学术论文
[3] Zongmo Shi, Taichao Su, Ping Zhang, Zhihao Lou, Jihong Zhu, Jie Xu, Tao Gao, Mengjie Qin, Feng Gao. Enhanced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Ca3Co4O9 ceramicsthrough grain orientation and interface modul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 2020, 8: 19561-19572.
[4] ZongmoShi, Feng Gao, Jihong Zhu, Jie Xu, Yi Zhang, Tong Gao, Mengjie Qin. Influence of liquid-phase sinter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3Co4O9-basedceramics with Bi2O3additive.Journal of Materiomics,2019, 5: 711-720.
[5] ZongmoShi, Feng Gao, Jie Xu, Jihong Zhu, Yi Zhang, Tong Gao, Mengjie Qin, Mike Reece, Haixue Yan. Two-stepprocessing of thermoelectric (Ca0.9Ag0.1)3Co4O9/nano-sized Ag composites with high ZT.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Society, 2019, 39:3088-3093.
[6] Zongmo Shi*, SijieTong, Jian Wei*, Yupeng Guo, Ying Zhang, Linxiang Wang, JunzhanZhang. Regulating multiscale defects to enhance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of Ca0.87Ag0.1Dy0.03MnO3 ceram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Interfaces, 2022, 14: 32166-32175.
[7] ZongmoShi*, Junzhan Zhang, Jian Wei*, Xing Hou,Shuyao Cao, Sijie Tong, Shangyi Liu, Xueting Li, Ying Zhang. A-site deficiencyimproved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high-entropy perovskitemanganite-based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2, 10: 15582-15592.
[8] ZongmoShi*, Sijie Tong, Leilei Li, Ying Zhang, Jian Wei*,Junzhan Zhang, Linxiang Wang. Effect of perovskite template seeds onmicrostructures an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0.87Ag0.1Dy0.03MnO3ceramic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 48:23688-23696.
[9] ZongmoShi, Junzhan Zhang, Weichao Wang, Ying Zhang, Bohan Chen, Peng Shi.Effect of SiO2 buffer layer on thermoelectric response of In2O3/ITOthin film thermocoupl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2, 902: 163838.
[10] Zongmo Shi*, Linxiang Wang,LeiLei Li, Jian Wei*, Sijie Tong, Junzhan Zhang, Xueting Li, YupengGuo, Ying Zhang, Joint effect of Bi2O3 and CuO additivesin regulating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0.87Ag0.1Dy0.03)3Co4O9composite ceram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2023, 290:116311.
[11] ZongmoShi, Ping Zhang, Zhihao Lou, Mengjie Qin, Jie Xu, Haixue Yan, Feng Gao. Grain orientation evolution and thermoelectricproperties of textured (Ca0.87Ag0.1La0.03)3Co4O9ceramics prepared by tape cast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1, 47: 8365-8374.
[12] Zongmo Shi, Shuyao Cao, Allan J.M. Araújo, Ping Zhang, Zhihao Lou, Mengjie Qin, Jie Xu, Feng Gao.Plate-like Ca3Co4O9: a novel lead-free piezoelectricmateri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21, 536: 14792801-1479280.
[13] Zongmo Shi, CanZhang, Taichao Su, Jie Xu, Jihong Zhu, Haiyan Chen, Tong Gao, Mengjie Qin, PingZhang, Yi Zhang, Haixue Yan, Feng Gao. Boosting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calcium cobaltite composites through structuraldefect engineering.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2020, 12: 21623-21632.
[14] YingZhang, Sijie Tong, Shuyao Cao, Fei Xing, Junzhan Zhang, Zongmo Shi*. Synthesisand topochemical conversion of plate-like perovskite CaMnO3microcrystal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3, 49: 7089-7093.
[15] JunzhanZhang, Linxiang Wang, Andong Liu, Ying Zhang, Zeyue Li, Hongxia Chen, Zongmo Shi*. Effect ofLiOH solution additives on ionic conductivity of Li6.25Al0.25La3Zr2O12electrolytes prepared by cold sinte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22, 33: 19187-19194.
[16] YingZhang, Ning Wang, Fei Xing, Junzhan Zhang, Shen Su, Zongmo Shi*,Reconstructed hierarchical 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SiC ceramics using micro-X-raycomputed tomography.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23, 2300039.
二、专利
[1] 石宗墨,魏剑,张军战,李蕾蕾,王斐. 一种A位高熵钙钛矿ReMnO3热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1469600.9
[2] 石宗墨,童思杰,魏剑,张军战,王琳翔. 一种具有定向微纳通孔的钴酸钙热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11350329.1
[3] 石宗墨,魏剑,张军战,曹舒尧,王斐. 一种片状钙钛矿结构锰酸钙热电微晶粉体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1469997.1
[4] 石宗墨,赵德森,魏剑,张军战,邢飞. 一种三明治型Ag复合Ca3Co4O9基织构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11571037A
三、学术会议
[1] 石宗墨. 中国材料大会, 口头报告,Ca3Co4O9材料的多功能性研究,深圳,中国,2023.
[2] 石宗墨. 西北五省第十二届电镜学术交流及技术研讨会,墙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中国,2021.
[3] 石宗墨. 第十八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届全国电子元件与材料学术大会,参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中国,2021.
[4] Zongmo Shi.Virtu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Thermoelectric (Asian), Oralpresentation, Online meeting, 2021.
[5] Zongmo Shi.1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Performance Ceramics, Oral presentation, Suzhou, China, 2022.
[6] 石宗墨. 第103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口头报告,娄底,中国,2022.
四、获奖
[1] 高峰,许杰,胡国新,陈倩,曹舒尧,张萍,郭艺婷,石宗墨,赵丽丽,刘亮亮,张可娜. 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2] 石宗墨,深空探测用高温热电发电材料,秦创源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大赛,三等奖,2023.
[3] 童思杰,王琳翔,冯晓梅.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三等奖,2022.(指导老师:石宗墨)
[4] 许莉,杨熙,王瑞,冯金鹤,李师睿,李文娟,任佳丽.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高教主赛道),2022.(指导老师:石宗墨)
[5] 韩震,刘源,邢飞,陈婵丽. 陕西省微结构大赛,三等奖,2023.(指导老师:石宗墨)
五、教材
[1] 张颖,高云琴,石宗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2022
[2] 半导体材料,冶金工业出版社。
[3] 纳米材料实验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