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酒少武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7 导师主页
酒少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工
资源循环理论与工程,材料工程理论与装备,新型生态建筑材料,材料计算与模拟
jiushaowu@xauat.edu.cn

硕士招生专业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1
学术型硕士
新型生态建筑材料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1
学术型硕士
资源循环理论与工程
3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1
专业学位硕士
材料工程理论与装备

        酒少武,博士,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粉体工程研究所过程工程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材料工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成果推广工作。尤其是在复杂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理论与技术、煤基固废制备低碳胶凝材料技术、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热工过程精细控制方面积淀深厚。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重大项目20余项(正在执行的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件,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多次获得省部级金奖。

       本人性格随和、爱护学生、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爱好广泛。目前指导研究生5名、本科生20余名,课题组气氛融洽,积极向上。本人擅长文字工作,曾有十余年从事记者和报刊编辑的经历,获得过很多专业奖项。爱好摄影,资深器材党,摄影圈达人,团队首席摄影师。本人热爱科研,乐于实践,从事多项原创性技术研发工作,多项成果已经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分类 批准经费
渑铝高硫高碳铝土矿焙烧提质评价试验 技术服务 55
120万吨/年输送床粉煤快速热解工业化示范项目热解单元工艺包编制 技术服务 175
水泥窑炉煅烧过程强化及减排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520
大西沟菱铁矿输送床磁化焙烧验证性试验 技术开发 78
万吨级输送床粉煤快速热解试验装置改造与优化项目2019年开车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 47
万吨级输送床粉煤快速热解实验装置改造与优化项目开车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 47.5
铝土矿悬浮态焙烧脱硫及过程脱硅焙烧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55
高硫高硅铝土矿高固气比悬浮态焙烧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110
粉体工程技术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创新团队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50
低品位菱铁矿高效选矿技术研究 企业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100
铝土矿立磨制粉试验 技术服务 15
高硫铝土矿高固气比悬浮态焙烧脱硫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55
高硫铝土矿焙烧脱硫工业化验证补充试验 技术服务 9.8
铝土矿高固气比悬浮态焙烧脱硫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46
100万吨/年煤矸石的分选与活性煅烧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 80
碱激发冶金渣同步粉磨制备高活性粉体材料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_工业领域(原13115、科技统筹等) 70
抚顺矿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 70
抚顺矿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中试 技术开发 70
高铁铝土矿磁化焙烧湿法选铁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30
水泥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其他省、直辖市科技厅合作项目 400
基于热红联用的复杂反应微观动力学新方法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 2
“磁化焙烧—磁选”实验研究 技术服务 12
黄金冶炼渣综合物性检测 技术服务 7
磷石膏悬浮脱水工艺可行性研究 青年科技基金 0.3
不锈钢尾渣在水泥行业利用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72.9
悬浮态煅烧煤系高岭岩新工艺开发的基础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_一般项目_面上项目 4
悬浮态快速煅烧煤系高岭岩新方法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2
煤矸石基础物性检测及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 技术开发 8.75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煤系高岭岩制备超细炭黑质填料技术开发》中煤矸石前处理与分析检测 技术服务 15
气体直接还原赤铁矿粉的动力学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_一般项目_青年项目 4
TiO2纳米棒阵列的水热制备及性能研究 人才科技基金 5
CO与Fe2O3气固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人才科技基金 5
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 教育部高校回国人员扶持基金 100
利用水泥窑窑尾废气的污泥雾化干燥焚烧、烟气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工程示范 重大水专项课题合作单位 300
陕西省生态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其他类 500
陕西省生态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类 200
水泥工业富氧燃烧/烟气再循环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12
陕西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研究课题协议书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 20
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补助协议 30
循环流化床高钙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究 技术开发 60
综合利用黄磷渣年产100万吨磷渣特种水泥项目 技术服务 15
磷尾矿悬浮态煅烧实验 技术开发 7
提高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菱铁矿焙烧回转窑运转率的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 37.5
悬浮态干法磷石膏资源化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1035.87
悬浮态干法磷酸生产新工艺研究 技术开发 1354.46
输送床粉煤快速低温干馏制合成气和粉焦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 技术开发 1000
水泥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陕西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 4
利用煤系废弃物制备新型生态胶凝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 40
功能性厌氧发酵催化剂的研究和高压底吹双循环螺旋搅拌协同除渣系统优化配套技术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合作单位项目 155
稀相流态化气体还原硫酸钠制备无水硫化碱工艺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78
芭田磷矿悬浮焙烧评价实验 技术服务 68
悬浮态焙烧半工业化试验及装备研究 其他厅局级项目 10
菱铁矿粉悬浮态还原特性研究 青年科技基金 0.5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基于热分析联用技术的复杂反应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针对传统动力学方法只能监控宏观过程中的质量或热量而不能精细表征特定反应的局限,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气相色谱-原位红外等联用手段,全面表征复杂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产物形成、物相转化等信息,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建立定量解析模型,准确表征复杂反应中单一反应的特征,从而建立起阐述复杂反应机理的反应动力学新方法。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究与迭代,逐渐建立起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高硫铝土矿脱硫、煤矸石活化、粉煤热解、低品质铁矿提质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研发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目前,该技术获准相关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8件、发表论文12篇。

二、煤基固废高效活化制备低碳胶凝材料技术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传统工业的节能减碳和大宗固废利用势在必行。我国的水泥工业每年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煤炭及电力工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煤基固废高达10亿吨,减碳和利废面临严峻压力。将煤基固废用于水泥生产,固废的活性是制约掺量的关键。本项目团队针对现有技术对煤矸石活化效果差、掺量小的痛点,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出煤矸石的活化煅烧工艺、控制策略和科学的配料方法,突破性地将煤矸石的煅烧时间由2h以上缩短到15min,活性指数由60-70%提高至105-120%,替代水泥熟料的比例由10-15%提高至30-50%。实现水泥生产吨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减少碳排放20%-40%、降低能耗15%-30%。目前形成3项专利、5项软著和8篇论文成果。正在承担项目3项,首条10万吨工业示范线已经转化。该技术为煤基固废利用和水泥工业减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