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贺静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13 导师主页
贺静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
网络化系统,电力系统,建筑能源系统
hejing0811@xauat.edu.cn

硕士招生专业

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25
4
学术型硕士
2
电子信息
2025
2
专业学位硕士

贺静,2022年6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同年7月起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工作,现任准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年4月起加入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隶属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

在科研方面,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多篇,撰写英文专著1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1项,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专项项目各1项,曾主持西工大博士论文创新基金1项,参与国家/省部/厅级等科研项目3项;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IEEE T Cyber, IEEE T SMC-System,IEEE T IE, IEEE T CST, IEEE T CAS II- Express Briefs,CJEE, IFAC,CAA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在教学方面,荣获陕西省自动化学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荣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2024第二学期优秀主讲教师奖。

研究生招生方面,

① 学硕、专硕不限(实际培养方案没啥大的区别),招生学科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

② 团队名额充足,欢迎2025年秋季入学考研的同学邮件联系,hejing811@xauat.edu.cn

③ 本科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物理等

④ 有以下任一基础的同学优先考虑:Matlab/Python编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科研竞赛经历

希望你:乐观积极,踏实勤奋,主观能动性强,好奇心强,不怕困难,立志成才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403369,基于特征挖掘的新型电力系统多源多域协同负荷频率控制,2025-01至2027-12,30万,在研,主持
  2. [2] 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第75批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4M752582, 特征挖掘与机理-数据双驱动的风电-储能电网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2024-07至2026-7,8万,在研,主持
  3. [3] 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含氢多能耦合建筑能源系统分布式分层强化学习优化调度
  4. ,2025-01至2026-12, 20万,在研,主持
  5. [4] 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024JC-YBQN-0648,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负荷频率控制策略优化与学习,2024-01至2025-12, 5万元,在研,主持
  6. [5]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23JK0517,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负荷频率控制稳定性提升策略研究,2023-01至2024-12, 2万元,在研,主持
  7. [6] 西安市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供需时间序列失配下区域建筑能源系统学习型模型预测控制研究,2023-01至2024-12, 在研,主持
  8. [7] 校企联合攻关项目,20230074,玻璃细管智能在线检测与码垛装备开发,2023-02至2023-12, 216万,在研,参与
  9. [8]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论文创新基金,CX202040, 博弈对抗下网络协同感知与控制, 2020-06至2022-06,3万元, 结题,主持
  10.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62073269,计及攻击自动发电信息物 理系统网络化控制与优化,2021-01至2024-12,58万元,在研,参与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1] 出版专著
  2. ① Feisheng Yang, Jing He, Peipei Kang. Chapter Five - State estimation strategy for continuous-time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via a novel L-K functional,In Control Strategy for Time-Delay Systems, Part II: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merging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lling, Academic Press, 10千字,2021.
  3. [2] 发表论文

  • 2024年

  1. ① Jing He, Junpeng Zhang, Long Yang, Feisheng Yang, Novel stability criteria of cyber-physical microgrid systems via adjustable-parameter-square -dependent mixed convex combin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DOI 10.1109/TPWRS. 2024. 3382146. (SCI一区ToP)
  2. ② Jing He, Yixuan Han, Feisheng Yang, Relaxed mixed convex combination lemmas: Application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time-varying  delay systems,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October 2024. (SCI 二区)
  3. ③ Yixuan Han, Jing He(通讯),zongfang Ma, Lin Song, Heng cui, Chao Liu, Two types of delay dependent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abilization design conditions: Application to 3D prining control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October 2024. (SCI一区ToP)
  4. ④ Jing He, Long Yang,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for CP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and  Random  Deception,  36th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2024, Xi’an, China. (CAA A类会议)
  5. ⑤ Jing He, Junpeng Zhang, Haiping Jiang, Zongfang Ma,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Frequency Control for  Renewable Energy  Microgrids,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RCE 2024), Xi’an, China.

  • 2023年

  1. ① Jing He, Yan Liang, Feisheng Yang, Zhenwei Wei, Novel negative-definiteness  conditions on  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continuous time-varying delay systems, ISA Transactions, 135:150-158, 2023.(SCI一区ToP)
  2. ② Jing He,  Yan Liang, Xiaohui Hao, Feisheng Yang, Quan Pan,  A quadratic convex framework  with bigger freedom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cyber-physical microgrid system,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3. doi: 10.1007/s11432-021-3433-8. (SCI区)
  3. ③ Jing He, Yixuan Han, Long Yang, Zongfang Ma,  A Less Conservative Stability Criterion  on Amplidyne Electrical Systems  via a Generalized Quadratic Function Negative Definiteness Approach, 2023 China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Chongqing,  China. (CAA A类会议)
  4. ④ Jing He, Yixuan Han, Zongfang Ma, Yumeng Wang,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for 3D Printing Control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2023 China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Chongqing, China.(CAA A类会议)

  1. 2022年及之前
  2. ① Jing He, Yuedong Wang, Yan Liang, Jinwen Hu, Shi Yan, Learning-based  airborne sensor task assignment  in unknown dynamic  environmen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111, 104747, 2022. (SCI一区ToP)
  3. ② Jing He, Yan Liang, Feisheng Yang, Robust control for a class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with multi-uncertain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vol. 52, pp: 505-524, 2021. (SCI三区)
  4. ③ Jing He, Yan Liang, Feisheng Yang, Feng Yang, New H-infinity state estimation  criteria of delayed  static neural networks via  the  Lyapunov- Krasovskii functional with negative definite terms, Neural Networks, vol. 123, pp.236-247, 2020. (SCI一区ToP)
  5. ④ Feisheng Yang(导师), Jing He, Peipei Kang, Quan Pan,Delay range-and-rate dependent stability  criteria for system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 via a quasi-quadratic convex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vol. 29, pp: 2492-2509, 2019.
  6. ⑤ Feisheng Yang(导师), Jing He, Quan Pan, Further Improvement on delay-dependent load frequency  control of power systems via  truncated B-L inequa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vol.33, pp: 5062-5071, 2018.
  7. ⑥ Feisheng Yang(导师), Jing He, Dianhui Wang,New stability criteria of delayed load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s via Infinite-Series-Based inequa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vol.14, pp:231-240, 2018.
  8. ⑦ Feisheng Yang(导师), Jing He, Jing Wang, Minghui Wang, Auxiliary-function-based double  integral inequality approach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ad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12, pp: 601-612, 2018.
  9. ⑧ Jing He, Yan Liang, Feisheng Yang, Load frequency control for cyber-physical microgrid via a relaxed quadratic convex  framework,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2021.
  10. ⑨ Jing He, Yan Liang, New results on state estimation of sta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020.
  11. ⑩ Yuedong Wang, Jing He, Shi Yan, Yan Liang, Airborne Multi-platform Sensor Scheduling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CGNC, 2020. (EI 会议)

  1. [3] 所获荣誉
  2. ① 2023年4月,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排名第二
  3. ② 2017年11月,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排名第二
  4. ③ 2018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
  5. ④ 2020年11月,西安市第18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排名第二
  6. ⑤ 2014年、2017年、2018年、2020年荣获四次国家奖学金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