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李磊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6-27 导师主页
李磊 副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结构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lilei@xauat.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结构工程
学术型博士
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学术型博士

招生信息

1
结构工程
学术型硕士
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学术型硕士

目前的主要研究为混凝土建筑震后性能的智能化及自动化评价技术,每年收4-5名硕士,1-2名博士,欢迎报考。

希望考生有稍好的数学基础,有编程基础最好,对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不排斥,热爱钻研,踏实不浮躁。


李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抗震防灾协会会员,从事混凝土结构震后性能评估、腐蚀环境中既有工程结构性能劣化规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担任《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Structures》、《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等十数本国际期刊的主要审稿人,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建筑结构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教育背景:


2007.09-2010.12,博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


2005.09-2007.06,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


2001.09-2005.06,大学本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2011.4-2014.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2014.12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5.04-2016.04,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土木环境与地质工程系,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结构工程专业专家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的在研(纵向)项目如下:

1. 基于损伤分布模型的震损RC框架剩余性能模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2278531,2023年1月-2026年12月

2. 强震后混凝土建筑剩余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与平台开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批准号:2024SF-YBXM-672,2024年1月-2025年12月

3. 陕西典型文物建筑震灾风险预测及防御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批准号:2024SF-ZDCYL-05-15,2024年9月-2026年8月


目前主持的在研(横向/产学研)项目如下:

1. 体育场馆钢结构罩棚系统卸载及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某大型央企

2. 体育场馆新型交叉扭转与悬挑组合桁架体系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某大型央企

3. 人群荷载激励下预制看台板动力响应测试、 振动舒适度评价及抑振控制方法研究,某大型央企

4. 基于普查成果的市县级震灾风险防治对策建议编制,某事业单位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1. Li, L., Wang, W., & Shi, P. (2023). A Visual Data-Informed Fiber Beam-Column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Residual Hysteretic   Behavior of Post-Earthquake Damaged RC Columns.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8(4), 946–971.         https://doi.org/10.1080/13632469.2023.2226222
  2. 2. Xian-Liang Rong, Lei Li, Wei-Yuan Hu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RC beam–column connections after freeze–thaw cycle treatm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Volume 290, 2023, 116330,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3.116330.
  3. 3. Xian‒Liang Rong, Lei Li, Shan‒Suo Zheng, Freeze‒thaw 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considering a nonuniform temperature field,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ume 72, 2023, 106747, https://doi.org/10.1016/j.jobe.2023.106747.
  4. 4. Wentao Wang, Lei Li, Zhe Qu, Machine learning-based collapse prediction for post-earthquake damaged RC columns under  subsequent earthquake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Volume 172, 2023, 108036, https://doi.org/10.1016/j.soildyn.2023.108036.
  5. 5. Bo Hu, Ruiyu Che, Jingfeng Wang, Xiaogang He, Lei Li, Tribikram Kundu,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steel tubular truss-and-concrete (STTC) composite beams, Structures, Volume 50, 2023, Pages 670-688,https://doi.org/10.1016/j.istruc.2022.11.106.
  6. 6. Hao Zheng, Zhuohan Wang, Lei Li, Wentao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ate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ubjected to freeze-thaw cycle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207, 2023, 103777,https://doi.org/10.1016/j.coldregions.2023.103777.
  7. 7. Li L, Chen J, Wang W. Evaluation of the Residual Seismic Capacity of Post-Earthquake Damaged RC Columns Based on the Damage Distribution Model. Buildings. 2023; 13(3):595. https://doi.org/10.3390/buildings13030595
  8. 8. Lei Li, Wentao Wang, Pengpeng Shi, Modelling catastrophic degradation of flexural- dominated RC columns at ultimate  displacements based on fibre beam-column model,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ume 45, 2022, 103476,ISSN 2352-7102, https://doi.org/10.1016/j.jobe.2021.103476.
  9. 9. Yixin Zhang, Shansuo Zheng, Lei Li, Modeling the lateral behavior of freeze-thaw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including reinforcement slip and shear effects, Engineering Structures,Volume 237,2021,112168,ISSN 0141-0296,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1.112168.
  10. 10. Lei Li, Guangxi Luo, Zhuohan Wang, Yixin Zhang, Yan Zhuge, Prediction of residual behaviour for post-earthquake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based on damage distribution mode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Volume 234, 2021, 111927, ISSN 0141-0296,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1.111927.
  11. 11.  ZH Wang, L Li, YX Zhang, SS Zheng (2019). Reinforcement model considering slip effec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8, 109493

    12.  ZH Wang, L Li,  YX Zhang, WT Wang (2019). Bond-slip model considering freeze-thaw damage effect of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 109831 

  12. 13. LiHua Niu, ShanSuo Zheng Lei Li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masonry walls under offshore environment. Structures. 28(2020) 433–445. https://doi.org/10.1016/j.istruc.2020.08.064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