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邓明科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11-01 导师主页
邓明科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混合结构;新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工程结构抗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
dengmingke@126.com

博士招生专业

1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学术型博士
2
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术型博士

硕士招生专业

1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学术型硕士
2
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术型硕士

邓明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延性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担任西安五和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五和建筑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新材料及新型结构体系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主持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西安市科技局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EI论文66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近150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主编行业协会标准、地方标准和图集36部,出版教材及专著8部。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545,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445,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908187,主持

(4)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0JC-45,主持

(5)陕西省科技新星项目,2015KJXX-31,主持

(6)陕西省住建厅项目,2015-K142,主持

(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M7013,主持

(8)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CX13135-3,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高延性混凝土研究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并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科研成果鉴定方面:

(1)2014年4月10日,“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及加固方法研究”项目通过了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陕西省教育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2018年9月30日,“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列为2018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编号:2018051-1)。

(3)2014年8月1日,“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砂浆)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被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陕西省建设新技术推广项目(编号:KJ-14-004)。

(4)2016年10月18日,“高延性混凝土及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被山西省建筑节能监管中心列为山西省建设新技术(产品)推广项目(编号:SXJJT-2016014)。

(5)2016年10月20日,“高延性混凝土”通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产品技术评估,可用于河北省砌体结构加固和混凝土构件补强(编号:冀建材评字2016-12)。

(6)2017年6月16日,“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材料”通过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重庆市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编号:渝建推备字2017-007)。

(7)2018年3月13日,“高延性混凝土及加固技术”进入了青海省建设领域先进实用技术与产品目录(第二批)。

(8)2019年1月10日,“高延性混凝土及其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山东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项目(编号:鲁建科2018-016)。

在标准编制方面:

截止目前,已在全国各省、市主编标准36部,其中:已发布标准28部,已发布正在试行的标准3部,正在立项、编制审批阶段的标准5部。

【28部已发布实施标准】

2016年陕西《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陕西《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图集》

2018年陕西《农村危房改造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应用技术导则》

2019年甘肃《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甘肃《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构造》

云南《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

2020年山西《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宁夏《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河南《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农房技术标准》

安徽《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021年天津《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农村住房应用技术导则》

新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

山东《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宁夏《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图集》

河北《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辽宁《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2022年云南《既有房屋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导则》

CECS《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江苏《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陕西《陕西省城乡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

西安《西安市城乡居民自建房加固技术导则》

安徽《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砖砌体结构构造》

陕西《钢筋桁架高延性混凝土楼承板标准图集》

新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图集》

江西《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

2023年山西《农村房屋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西安《城镇既有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规程》

北京《砌体结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3部已发布正在试行的标准】

2021年《重庆市既有农村民居抗震加固技术导则(试行)》

《湖北省农村危房修缮加固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农房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导则(试行)》

【5部正在立项、编制审批阶段的标准】

送审阶段:重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

浙江《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编制阶段:中国建材联合会产品标准《高延性混凝土》

四川《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

立项标准:广东《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发表的主要论文

邓明科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EI论文66篇),邓明科教授作为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中SCI二区及以上发表论文42篇;国内期刊中《土木工程学报》发表11篇、《建筑结构学报》发表18篇、《工程力学》发表43篇。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如下:

1)Liying Guo, Mingke Deng*, Hui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damaged RC beams shear-strengthened with textile-reinforced mortar (TRM).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56): 113956.

2)Tong Li, Mingke Deng*, Mengna Ji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xi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full-scale masonry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reinforced high ductile concrete (RHDC).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52): 113650.

3)Yangxi Zhang, Tong Li, Mingke Deng*. Effect of splitting bond on shear response of reinforced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short columns under cyclic loa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51):113474.

4)Wei Zhang, Mingke Deng*, Yagang Han, et al. Uniaxial tensile performance of high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built-in basalt textile grid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15):125716.

5)Ruizhe Li, Mingke Deng*, Yangxi Zhang, et al. Shear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with highly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jacket.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 (48):103957.

6)Tong Li, Mingke Deng*, Yuren Ma, et al. Study on axial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HDC-masonry composite element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304):124593.

7)Zhifang Dong, Mingke Deng*, Jie Dai, et al. Diagon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unreinforced masonry walls strengthened with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added with short PVA fibe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46):113034.

8)Tong Li, Mingke Deng*, Mengna Jin, et al. Performance of axially loaded masonry columns confined using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TRC) added with short fib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79: 122413.

9)Zhifang Dong, Mingke Deng*, Jie Dai, et al. Flexural strengthening of RC slabs using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improved with short PVA fib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304: 124613.

10)Mingke Deng, Min Zhang, Fudong Ma, et al. Flexural strengthening of over-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highly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31: 111725.

11)Tong Li, Mingke Deng*, Yangxi Zhang. Effect of eccentricity on strengthening efficiency of bar mesh high ductile concrete (BMHDC) on slender masonry colum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30: 111732.

12)Zhifang Dong, Mingke Deng*, Yangxi Zhang, et al. Strengthening of unreinforced masonry walls against out-of-plane loads using carbon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optimized by short PVA fibe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27: 111433.

13)Fudong Ma, Mingke Deng*, Yuren M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ior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lap-spliced steel bars in field-cast RPC.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28: 111481.

14)Zhifang Dong, Mingke Deng*, Cong Zhang, et al. Tensile behavior of glass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TRM) added with short PVA fib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60: 119897.

15)Tong Li, Mingke Deng*, Zhifang Dong, et al. Masonry columns confined with glass textile-reinforced high ductile concrete (TRHDC) jacke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22: 111123.

16)Mingke Deng, Wei Zhang, Shuo Yang. In-plane seismic behavior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masonry walls retrofitted with high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19: 110854.

17)Zhifang Dong, Mingke Deng*, Yangxi Zhang, et al. Out-of-plane strengthening of unreinforced masonry walls using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added short polyvinyl alcohol fib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60: 119910.

18)Mingke Deng, Fudong Ma, Shifei Song,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nterior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highly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in the critical cast-in-place regio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10: 110360.

19)Mingke Deng, Shuo Ya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confined masonry walls retrofitted with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07: 110249.

20)Mingke Deng, Tong Li. Masonry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bar mesh highly ductil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BMHDC) jacket under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load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37: 117606.

21)Mingke Deng, Zhifang Dong, Cong Zh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ensile behavior of carbon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 (TRM) added with short polyvinyl alcohol (PVA) fib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35: 117801.

22)Mingke Deng, Wei Zhang. In-plane cyclic loading tests of concrete hollow block masonry walls retrofitted with high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38: 117758.

 

近五年发表EI论文如下:

1)马福栋, 邓明科*, 杨勇. 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工程力学, 2021, 38 (10): 90-102.

2)邓明科, 宋诗飞, 张敏, 马福栋, 陈尚城, 张阳玺.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计算. 工程力学, 2021, 38 (09): 36-44+63.

3)邓明科, 马向琨, 张伟, 李宁.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21, 38 (07): 9-18.

4)邓明科, 李彤, 范丽玮. 钢筋网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砖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 工程力学, 2021, 38 (05): 61-71.

5)邓明科, 刘俊超, 张阳玺, 刘海勃, 景武斌. 钢板-高延性混凝土组合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21, 38(03): 40-49.

6)邓明科, 代龙, 何斌斌, 张阳玺. 塑性铰区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梁变形性能研究. 工程力学, 2021, 38 (01): 52-63+99.

7)董志芳, 邓明科, 张聪.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10): 13-25.

8)邓明科, 张敏,张阳玺,陈森. 内置钢板-高延性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20,37(07): 47-56.

9)邓明科, 李琦琦, 马福栋, 黄政.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R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20,37(05):55-63.

10)邓明科, 董志芳, 樊鑫淼, 梁兴文.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受弯无筋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2020, 37(03): 46-55.

11)邓明科, 刘华政, 马福栋, 邓灿. 聚乙烯醇纤维改性高延性混凝土双面剪切试验及剪切韧性评价方法.复合材料学报,2020,37(02):461-471.

12)邓明科, 李琦琦, 刘海勃, 景武斌. 高延性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工程力学,2020,37(01):63-72.

13)张阳玺, 邓明科*, 高登科.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高轴压比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振动与冲击,2020,39(01):49-56.

14)邓明科, 成媛, 翁世强, 张阳玺. 高温后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复合材料学报,2020,37(04):985-996.

15)邓明科, 张阳玺, 陈尚城.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其轴压比限值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19,52(02):22-31+65.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