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朱丽华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7-10 导师主页
朱丽华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结构抗震韧性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智能结构
zhulihuaxa@163.com

博士招生专业

1
结构工程
学术型博士
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学术型博士

硕士招生专业

1
结构工程
学术型硕士
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学术型硕士

朱丽华,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7月生,江苏省溧阳市人。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16项课题;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3),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 ;以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特等奖2项(排名第3)。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分会理事

(2)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常务委员

(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青年理事

(5)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6)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2021年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2023年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

(3)2019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4)2013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5)2011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结构抗震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排名第3;

(7)200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火电厂空冷钢-混凝土混合承重结构体系动力灾变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

(8)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排名第6;

(9)2008年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火电厂节水型空冷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

(10)200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火力发电厂直接空冷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排名第3;

(11)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与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应用研究”,排名第9;

(12)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地震区大型火电厂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排名第7;

(13)201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富煤缺水区火电厂直接空冷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排名第7;

(14)201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排名第3;

(15)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企深度融合,建设一流实践基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三师人才’”,排名第1;

(16)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需求导向,科教融合,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排名第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会计学等15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传承文明、创造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为办学思路,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学校顺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荣获全国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6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坚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从2008年开始面向统招硕士、博士实行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对于在入学考试中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免去学费一半或全部的学业奖学金。此外,统招研究生还可参加优秀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学位层次及评定等级的不同,可享受100元/月至400元/月不等的优秀奖学金。同时学校还设有金诚信奖学金、长江精工钢构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西飞铝业建筑奖(助)学基金、高科集团·天地源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数十项社会企业奖学金。并设有研究生“三助”、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等。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